关工委

您的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关工委 -> 正文


田东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浙江财经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赤诚之心,经久不衰】

田老师的学生时代,师范是当时的热门专业,师范专业毕业后,他自然便来到了教师这个岗位。如同每一个在前行中成长的追梦赤子一般,即使成为教师的启程不那么热烈,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田老师逐渐领略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魅力,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与崇敬。

在繁忙的工作中,田老师也积累着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每逢春秋佳节,他都会收到多年前的学生发来的短信问候,简短的祝福,给田老师带来沉甸甸的、属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和归属感。田老师还十分珍惜与年轻人交流互动的机会,“整天和年轻人在一起啊,让我感到自己也年轻起来。”田老师笑着说道。正是这些看似渺小细微的情感,凝聚成教师这一职业的宏大价值。

 

【兼容并包,教学相长】

田老师对自身的“教”要求严格,也时刻关心学生们“学”的状态。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感来源莫过于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们形成的良性互动。“当我讲的知识被同学们接受,受到同学们的肯定的时候,他们会通过表情或问答表现出这种态度,我就会收获到一种莫大的幸福感。”

同时,这种基于教学本身的幸福感,也使得田老师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他时刻提醒自己,师生良性互动的开展的前提就是内容充实的课堂,作为一名法学教师,讲好课的基础就在于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备课工作。如果课堂没有内容做支撑,就很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也就无法达成他所期望的良性互动。

 

【拨云驱雾,指点迷津】

田老师所开的课程大多都偏理论,部分同学可能会觉得这些内容难以理解,或者认为它们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没有实际用处,从而不认真学习,而这种质疑和懈怠也会对老师造成挫败感。

对此,田老师认为:学校以及学院开每一门课程都会有所考虑,有的课程是提供技能性的学习,有的课程是为了专业素质的提升。可能后者这种素质提升不能很快的转换成我们踏入职场的竞争力,但一定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今后的工作、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田老师一直跟同学们解释的一点,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价值,只有厘清这个问题,才能摆正学习态度,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严爱相济,师者之责】

“法学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要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就必须把知识学通,学懂。”这是田老师对同学们的首要期望。

法学作为当下热门学科,各个相关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从现实就业局势来讲,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能招聘到成熟的、专业的人才,他们会希望你能够独当一面,一到岗位上就发挥有效作用。例如,很多律所就要求应聘者能够直接写诉状或者说独立办简单的案子,在这种情况下,正式参加工作后再进行专业提升的机会其实是不多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本科学习阶段打好基础,全面地、系统地学习知识,同时要培养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结语:

三尺讲台始终热爱,桃李三千师德久传。

田东奎老师始终以严格标准鞭策自己,以真诚之心对待学生。田老师在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从教十几年,一直受到学生们的深深喜爱。育人初心,矢志不渝,希望同学们也能在老师们的倾心分享中探寻到属于的求索之路!

上一篇:学校在全省高校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下一篇: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作品|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康莉莹老师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