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从财政中专发展到财经大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创业过程,今天当我们为财大的建成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也难忘当年的历历艰辛。
我省在文革以前,没有全日制财税专业学校,财税干部是向社会招收的。解放初,以招收店员职工为主,省财政厅办了财训班培训财政干部,税训班培训税务干部,缺啥补啥,或者是以长会短训的方式贯彻业务方针政策。1955年办了财政干部学校,1958年省委财贸政治部合并成立财贸干部学校,统一培训财政银行、商业供销、粮食等财贸系统干部,每期3—5个月,属于基层干部轮训性质。文革后,财贸干校撤销,人员下放劳动或到五七干校学习。1974年,省财政金融局为了解决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申请开办中专学校,得到省革委会批准,于是就选调原财政干校副校长朱文伟同志负责筹建浙江财政银行学校,要求当年即招生。
当时一无校舍,二无师资。老校长朱文伟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革命事业心强,对财税教育满怀热忱,他千方百计找熟人借房子,终于借到了七堡蚕种场一幢三层楼房子,利用养蚕的空隙开学上课。75级、76级先后入校,一个班各60人,共120人。养蚕季节,师生参加劳动,采桑叶、喂蚕以及室外劳动。由于房子小,不仅学生需要打地铺,老师们也只能男女各一间,睡在高低铺上;吃的水是从一个没有盖的大池里舀上来的,有时还会看到里面游着的小黑虫;食堂里只供应菜,饭是要个人带去自己蒸好,没有桌椅,大家都蹲着吃饭。七堡离城20多里,教工平时不回家,星期六下午乘学校买菜的车回去,星期一早上回校(值班的除外)。生活很艰苦,但那时大家都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办好学校。我们财政银行学校比同时批准的机械工业学校提前两年开学,不仅为国家输送了急需的干部,也让同学们提前跨入社会,早日实现了自身价值。
办学急需师资,政治课与专业课可由校内同志兼任,而与财税工作最密切的财务会计必须由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来任教。于是老校长设法请来了浙江麻纺厂财务科长韩善根、民生药厂芮声扬和二轻公司的刘杰民来校兼课。由于他们的财会知识充实,经验丰富,能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很感兴趣。
我是1951年从临安专署税务局调到省税务局秘书室工作的,1953年朱文伟同志从财政厅办公室调到税务局秘书室任主任,从此他成了我的领导。1955年,他到省财政干部学校当副校长(校长是厅长兼任的)。1958年合并到财贸干校,我们都在财政金融班,1969年文革初期,财贸干校撤销,我们又一起到五七干校学习劳动。1973年林彪事件爆发,五七干校结束,我分配在物资局机电公司工作,1975年朱文伟同志受命筹建财政银行学校,要我回财校当教师,但工作调动有个过程,因此我先给75届上税收课,次年才正式调入学校,给76届上课并兼任班主任,与同学们一起在七堡蚕种场学习劳动。税收是财税专业的主课,课时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76届黄董良同学领悟快、学得好,自己还没有毕业就可以帮我给下面的班级上课了,并且得到了好评。
七堡蚕种场之后,我校曾迁到萧山城厢镇庵弄和文一街浙师院数学系原址,后来在清泰门外乌龙庙,由计委拨给18亩桑园地,建造校舍2500平米。接着财政、银行学校分家,学校也分成财政学校和银行学校。东搬西迁,直到1982年9月文一路94号新校舍建成,学校才有了正式的校舍,师生才安定下来。
朱文伟老校长1983年离休,1991年病逝,他为财税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30余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忠诚朴实,待师生如亲人,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他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财政部在加强高等财经教育的同时,把加强财政中专教育管理提上了日程,1979年3月在山东烟台,1980年3月在杭州、西安和成都等地连续召开了几次加强全国财政教育工作的会议,制定教育规划,确定专业教育方案,提出加强师资培养的措施和编写全国统编教材的计划。
在财政部教育司和省财政厅的领导下,我们学校逐步走向正规发展的道路。80年初文一路94号校址确定后,财政部拨款80万元支持我校建设,为了加速师资的培养,财政部教育司批准我校选拔优秀的留校毕业生到六所部属院校进修两年,给予本科毕业学历,而后回校任教,这些同志以后通过继续进修,有的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有的评上了教授,成了我校的教学骨干,为我校的建设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加强了教学管理,引进教师时严格实行试讲制。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要教书育人,讲课要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学生要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能在毕业后较快适应工作的需要。为此,每届学生毕业前都要到财税部门的基层单位或企业单位去实习3—5个月。我们事先依靠财政厅或省市税务局联系好实习单位,落实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班主任或其他老师要去看望他们,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生活上、工作上的问题,因此也密切了师生间的关系。财政中专办学的十年中培养学生近千人。由于他们能刻苦学习,学习内容适应性强,普遍得到了财税的好评。同时,他们带去了在校时艰苦朴素、勤劳肯干的优良作风,很快得到了器重,逐步提升到地市县各级财税系统的领导岗位或成为业务部门的骨干,对增强我省财税系统的力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由于文革前我省没有办全日制的财税专业学校,与很多省市比起来落后很多,甚至比起青海、贵州也有差距,经过十多年来全校师生的艰苦奋斗,毕业校友的大力支持,我校的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已经迎头赶上,在全国会议上多次得到财政部有关领导的表扬,我校中专阶段的成就为以后财院以致财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我与财政预算老师王同被财政部教育司选定参加全国财税专业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我在1987年离休后,仍然在学校上课。1987年3月财政部教育司聘我为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专科中专财税专业编审小组副组长,负责召集会议讨论审定专业有关的课程教学大纲和统一编写的教材。由我主编,来自广州财校、集美财校、吉林财校的老师参编的《国家税收》获得财政部1992年全国财政系统大中专优秀教材二等奖,1996年再次评为一等奖。1988年10月我被上海财大聘为校外硕士生指导老师,1992年财政部批准我校与上海财大联合招收研究生,我为他们上的是税收课。
今年我89岁了,作为一个耄耋之年的浙财人,我为财院这些年的发展由衷地感到高兴,尤其是去年更名财大被批准,更是感觉无比光荣与欣慰。从此我们学校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宽广辉煌,我殷切期望在校的学子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好环境、好条件,抓住短短的在校时间努力学习。我常听毕业的校友说,他们能有今日的好成就,主要是适逢改革开放国家需要人才的好时机,同时也由于他们在校时刻苦学习,掌握了专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同学们,人的一生,机遇可遇而不可求,而抓住机遇靠的是自己掌握好条件。人生苦短,光阴易逝,抓住在校短暂而宝贵的时间努力学习吧!多积累一些知识与技能,为未来谱写壮丽的篇章。